在东京23区租房独居已成“奢侈品”
在日本,由于人手严重短缺,企业上调应届毕业生起薪的动向不断扩大。平均起薪持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甚至一些企业能给出30万日元以上的起薪。即便如此,年轻社会人的满意度可能并不高。原因是,东京23区单身公寓租金的上涨率超过了起薪。对于日本年轻人而言,一个人独居正在成为“奢侈品”。
富士通将与理化学研究所(简称理研)等机构合作,力争在2030年度前开发出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算力的超导方式量子计算机。通过改良此前存在问题的冷却方式等,最大限度减少故障,从而实现目标。可应用于新药开发和材料研发的量子计算技术正以中美为中心展开激烈竞争,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角度来看,日本实现国产化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富士通将与理研、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合作,开发全新的量子计算机,其以“逻辑量子比特”数量衡量的算力将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约为250个左右。目前被认为最高水平的是美国IBM力争2029年完成的机型,富士通的量子计算机性能将比其高出25%。
富士通将采用被称为“超导”的尖端技术。超导是指通过将设备冷却至极低温,从而消除电阻的技术。作为关键零部件的冷冻机方面,富士通已开始考虑从此前依赖海外采购,转为采用日本国内厂商的产品。据悉,IHI和大阳日酸已成为候选合作伙伴。
为了实现高性能,冷冻机的体积成为一道难题。富士通将通过优化连接微小零部件和控制装置的配线方式,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使其仍能容纳于单台冷冻机内部。
富士通还在研究补充硬件性能的高效计算技术。将利用与大阪大学联合开发的“STAR架构”,来独立控制计算元件。
2024年,富士通已确认使用STAR架构开发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在约10小时内完成当前超级计算机需耗时5年的计算任务。富士通将通过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并进的策略,力争超越竞争产品的计算速度。
此外,计算过程中的节能化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也是关键课题。富士通还将致力于减少量子计算机所需的装置和线路数量,实现更紧凑的控制系统。
富士通曾参与开发被誉为计算速度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富岳”,并在量子计算机领域也已与理研展开合作,持续积累技术。2023年,富士通成为首家实现量子计算机实际运行的日本企业。2025年4月,又成功启动了性能超过IBM现有机型的实机,并计划在2026年开发出更为先进的新机型。
量子计算机被寄予厚望,认为有望引发产业技术的重大变革。目前的应用范围已从新药开发、新材料研究,逐步扩展至金融、纯电动汽车(EV)等多个领域。不过,实用化之路仍在途中,现在还存在计算错误较多等问题。
围绕量子、人工智能(AI)、高性能半导体等尖端技术,以中美为首的技术主导权之争日趋激烈。
在经济安全保障、美国关税问题等背景下,各国也在加快推进技术封锁与本土化的动向。包括富士通新型机在内,日本政府也正对国产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提供支持。
据悉,富士通将通过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获得约100亿日元的补贴。
量子计算机除了超导方式外,还存在“离子阱”“中性原子”“光子”等多种类型。众多新兴企业和全球大型科技公司也纷纷投入其中。其中,IBM和谷歌等正专注开发的超导方式被认为最具潜力。随着实用化的推进,全球量子计算机市场预计将连同相关产业一同不断扩大。
来源:日本经济新闻